山城子 發表於 2016-4-14 18:07:57

山城子诗文集(第六卷)《品赏情诗》第一辑

山城子品情诗”系列(第一辑)


( 空灵部落/大卫树/利子)

让人猜想的情缘——品味空灵部落《雪地的行囊》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
文/ 山城子

新冒出的芽从《雪地的行囊》里
探出头来。后面我设计好了车厢
子弹头的牵引能否驰骋雪域高原
一株老榆奔跑在路上
——摘自山城子2007-4-30日记《申时,我站在干净的阳光里》

      以透明的书柜里密密层层的书为背景,空灵部落敞开着西装,拉严着羊毛衫的领锁儿,一脸的沉思,都从深挚的目光中闪烁出来。一位严肃诗人的形象气质,执意深刻着我对他的印象。这是他刊于《诗歌蓝本》2006年总第二期33页上的题图照。诗有12首,《雪地的行囊》是第一首。
      这是一首仅有9行的短诗。104个字。如果让影视圈里的文癞子们拿去,足可以敷衍出30集的电视连续剧来。其中的女主角,不知道会让哪位做星梦的良家女儿飞蛾扑火潜规则。嘿嘿!由他们去吧!我们这里有最干净的《阳春白雪》。品品这首诗吧:
放下来,雪地的行囊
泥土苍白的时候,旱獭寂静地磨牙
草色褪尽。黑暗了女人的面颊
藏獒也是孤独的,羊在远方
在一个听不到风声的长廊
记忆模糊,颤抖着羊儿的呼叫
女人的怀里,有一双幼稚的眼睛
从乳泉上移开来,观察着来路
对着灰与白的影像。惘然

      第一节诗,诗人给我们带到了雪域高原。苍白的泥土,磨牙的旱獭,褪尽颜色的草。这场景好不寂寥,好不灰暗,难怪放下行囊的女人(诗的主体形象。女1号哩!)黑暗了面颊。
      第二节诗,先用1行延续了现场,近有藏獒,远有羊群。藏獒用“孤独”修饰,用“也”限制,分明告诉读者女人已经孤独在先了。何以这般孤独?她的男人呢?“在一个听不到风声的长廊”——显然分别的时间很久了,连记忆也已模糊。然而羊儿的呼叫又何以“颤抖”呢?——再模糊也忘不了当初的邂逅呀?是邂逅还是遭逢呢?羊儿在呼叫它的主人么?是谁在“颤抖”?不可能是羊儿,而是羊儿的主人——藏家女在颤抖。是害怕的颤抖,还是害羞的颤抖,抑或是高兴的颤抖呢?即便都是也合情。就这么两行诗,掩藏了怎样丰富曲折的情缘故事呢?
但女人不说。女人默默着。女人奶着孩子。行囊就在脚边。哪里去找男人——还是情人——还是一夜情的情人呢?那个当初的情形一闪即逝了。诗人就是这样通过主体形象的缄默无语,将读者陷入猜想之中。应当说这正是诗的互动的妙处,是其他一切艺术形式无法企及的艺术魅力所在。
      第三节就是第30集了。坐在行囊旁边歇脚奶孩子的女人惘然着。镜头肯定被拉长,被一点一点地推远,直到女人成为一个小灰点。孩子的爸爸到远方打工去了吗?大体知道哪个城市的工地或乡下的煤矿砖窑嘛?长时间有无信息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喜剧?悲剧?
      不管是悲剧还是喜剧,总之那个“惘然”就停止在诗的末尾了,令人不免为之透出淡淡的忧伤。忧伤淡淡的抚摸过往的风,被带到遥远。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辽西是我的故乡,古代征战戍边之地。现在没有战争了,有藏獒的地方也没有战争了,全中国都没有战争了。但不入视听的战争几时曾停过?事实上它比有形的战争不知要复杂多少,痛切多少?因此制造出来的悲欢离合的情缘故事也更为复杂更为痛切。媒体频频曝光的一些东西不就是见证嘛?
      跳出诗主体形象带给我们的隐隐的寂寥,淡淡的忧伤,看空灵部落君何以将这首小诗写得这么简洁而又厚重,洗练而又丰富,朴实而又美丽呢?其白描的语言方式,跳跃的衔接,省简的行文,以景衬情的手法,余味无穷的结尾,以及修辞的暗喻、借代和词类活用等,都从不同角度和谐精彩了这首诗——这首令人猜想的并不单纯的情诗,甚至不是情诗的情诗。
      越过诗行,我的目光又回到诗人的题图照上了。没有那样一双眼睛的深邃的沉思和执着的追寻,焉能写出这样抓住人不肯松手的艺术精品来呢?
       谢谢空灵部落君,让我度过了一个很充实的下午和夜晚。
——2007-4-30于文化村



美如花瓣雨的山盟海誓——品味大卫树的[花瓣诗18]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
文/ 山城子

      爱情!这个男女之间的爱情,是一个从古至今长写不衰的文学艺术题材和主题。作为既是文学又是艺术的诗歌,其更甚。从最古典的“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历经“在天愿做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到“我失骄杨君失柳”,相承一脉。至于历代民歌以及元曲当中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就更多了。眼下的网络诗歌就几乎没有不涉足的诗人,其山盟海誓也就随着现代诗的发展而缤纷绚丽起来。其中大卫树的[花瓣诗]就格外的多彩多姿,他的第18首《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则是一首美如花瓣雨的山盟海誓。
      诚然,由于现代诗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一首诗往往是多解的。大卫树的[花瓣诗]都有多解的功能。但我这里只从爱情诗出发,来解读,来品味,来鉴赏。这是首先应当与我的读者说明白的。
就从标题说起。哈!“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何等大气浪漫呀!这比山盟、比海誓,不知扩大了几千倍、几万倍、几亿倍了呀!
我爱我的恋人-我的爱人-我的妻-我的老伴儿,“58-07”半个世纪了,还是爱她。但何曾山盟?何曾海誓?自然也大气不起来,也浪漫不起来。因为一开始就家徒四壁,两手空空。但还是村姑时的她说“我们不是有手嘛?”对呀!我们学的一年级课本的第二课就6个字,恰是“人有手,会做工。”嘻嘻!这是说哪儿去了?
      而今的年轻人,哪是我们呀!这个时代造就了他们。他们心气高,意气盛,才气大。他们会倾诉,会表白,会表达。这首诗就是情深意长的倾诉,就是火山爆发一样的表白,就是山盟海誓的表达。请看第一节诗:

曾经,我的花瓣爱人呀,我想在你每一寸皮肤种下我爱你的种子
曾经,我的花瓣爱人呀,我想在你每一秒时间刻下我吻你的痕迹
曾经,我的花瓣爱人呀,我想在你每一种生命写下我想你的文字
曾经,我的花瓣爱人呀,我想在你每一眼心脏洋溢我拥你的泪滴

      全节的长句排比。在所有的修辞格中,唯排比是最能生长和强壮行文气势的。4排4个“我的花瓣爱人呀”,是何等被加强起来的赞美呢?“每一寸”“每一秒”“每一种”“每一眼”4个排比成分从多维倾诉了先前(曾经)的爱慕。采用第一和第二人称并举的表达,拉近了亲密无间的距离。再看第二节诗:

我也似乎看见你的每一寸皮肤生长出森林,湖泊,还有草原
我也似乎看见你的每一秒时间灿烂着健康,快乐,还有明天
我也似乎看见你的每一种生命铭记了爱情,希望,还有诗篇
我也似乎看见你的每一眼心脏充溢着激情,智慧,还有永远

      紧承第一节的多维表白,继续全节排比进行深化。用“我也似乎看见你的”,抵达为什么爱的深层次的了解和执信。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经不起风吹雨打;没有执信的爱是不牢固的爱,也遭不起岁月的风化。看来诗歌的主体形象“我”既不盲目,也不缺乏信心。所以可以用“永远”来落脚。

我是如此地爱你呀,又怕我爱你的温度烧伤你,我的花瓣爱人呀,你是否懂得
我是如此地爱你呀,又怕我吻你的呼吸窒息你,我的花瓣爱人呀,你是否懂得
我是如此地爱你呀,又怕我想你的梦寐压着你,我的花瓣爱人呀,你是否懂得
我是如此地爱你呀,又怕我拥你的力量勒坏你,我的花瓣爱人呀,你是否懂得

      这是第三节诗。更长句子的全节排比,而且每句的重复音节竟达到了26/31,只有5/31的字是相异的。如果将每行分4短行排为一节,那末就跟诗经中的节排比的形式一样了。这应当是大卫树古为今用的典型例子之一。艺术效果在于周而复始地强化主体形象的情感。“含在嘴里怕化了”的表白,竟被诗人铺排得花瓣雨一样的纷纷扬扬了。

从此,你就别管我对自己多么残酷,我愿意站在我爱你的大地上独自承挡风风雨雨
从此,你就别理我对自己多么无情,我愿意坐在我吻你的时间里独自面对苦苦甜甜
从此,你就别问我对自己多么冷漠,我愿意处在我想你的生命里独自面对悲悲喜喜
从此,你就别问我对自己多么无理,我愿意呆在我拥你的心脏里独自面对冷冷暖暖

      这是第四节诗,不罢不休的全节排比,句子又长了3个字。嗨嗨!前三节已经运足了气势,这回是要发誓了。一句话:“为了你呀,我什么都可以牺牲!”但这样说多不诗意呀!于是就有了“残酷”“无情”“冷漠”“无理”,就有了“风风雨雨”“苦苦甜甜”“悲悲喜喜”“冷冷暖暖”对应的排比成分缤纷复沓而至——扬扬纷纷的花瓣雨呀!

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太阳也有,月亮也有,星星也都要有,你就是上帝
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江湖也好,桃源也好,天南地北都好,你就是上帝
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独处也行,双飞也行,自由地来来去去,你就是上帝
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鲜花也开,禁果也开,风花雪月也都开,你就是上帝

      如果说第四节诗是山盟,那么这第五节就是海誓了。海誓继续膨胀着长句排比,气若长虹地扣了标题了。“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你就是上帝”于排比中4次反复,使誓词层层加深印象。淋漓尽致的表白,如歌如泣的誓言,不知什么样的女孩还能铁石心肠了呢?

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我已臣服,向所有的潮起潮落,我的花瓣爱人呀,你是否明白
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我已低首,向所有的悲欢离合,我的花瓣爱人呀,你是否明白
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我已承受,向所有的日月星辰,我的花瓣爱人呀,你是否明白
爱你,就给你一个你想要的宇宙,我已接纳,向所有的天堂地狱,我的花瓣爱人呀,你是否明白

      这最后一节诗是高潮,一切都在继续,一切都在增长,一切都在深化。扣住大气的标题不放,再次反复“我的花瓣爱人呀”,无法再强烈,无法再深执,无法再动情动意了。海誓山盟的花瓣雨密集悠长缠绵地弥漫了情感的天空宇宙,有谁还不肯毅然决然欣然的声泪俱下或心花怒放地投入“我”的怀抱嘛?假如现实生活中的初恋男孩借了这首诗去写给没有读过这首诗的女孩儿,单凭这才气也会被百分之百的征服了——当然亦须女孩儿是性情中人,设若只读真人真事从不碰文学一个字如我夫人者,功夫也就白费了。
——2007-5-1于文化村



害怕相见的真爱——品味利子的《十年》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
文/ 山城子

她的产品像一个幽深的小巷
灵魂奔突游走灯影散乱昏黄
依稀朦胧处处飞溅心的灼伤
——摘自山城子2007-5-2日记《为自己打工》
      诗是人生的雅伴儿。这是我多年阅诗沉淀于心的体验。特别是浏览学习当代诗人的作品,总仿佛这些年纪轻轻的天之骄子,就花朵树木一样地在我的眸畔,幻成或翩翩或烂漫或飘逸的活生生的个体,正在与我深切地交谈、交流或交换。
      利子是我没见过面的辽西老乡,是70后庞大诗群中极有思想和个性的一位女性诗人。她去年出版的诗集《午夜诗雨》我已经翻阅多遍,在不管哪家论坛,逢她必读。今天上午我去网吧,在“汉诗”站点发现了她的《利子2006年度诗歌自选》,我就宝贝似的载入U盘,回到家就输到笔记本里,很兴致地浏览起来。方才写入日记的那节诗,就是总体印象。那节之后的一节,就是关于本文的——
一个被标为《十年》的品牌
是意料之中,还是意料之外
许多断裂世事百般蹂躏真爱
      所以停留在这首诗上,是我要发芽一株《徜徉爱苑》的品种树。这是第三株。属于“真爱”品种。请看这株树苗,我从头至尾地展示:

你还能认出我吗
在火车上,在异地的站台
我们面对面地坐着

      是第一节。第1行直接对“你”发问,第2-3行是不确定的地点和具体情形。这么具体的情形,地点何以不确定呢?我问利子。利子说看第二节呀!好,看第二节。

十年,没有一个字可以替代
远离的心情
或许再一个十年
我就带上我的亡灵
回到家乡,或许突然间
去了更远的远方
将自己层层埋葬

       敢情已经十年没见了。三千六百五十二天半呀!“没有一个字可以代替”,那是怎样的思念呢?不是“眉头心头”可以形容可以表白可以排遣的了。问题的严重“或许再一个十年”,今生就不可能相逢了。即或没有因思念而憔悴致死,也会用更远的距离“将自己层层埋葬”——这又是为什么呢?我问利子。利子说看第三节呀!好,看第三节。

十年,亲爱的
我突然害怕
我怕一个和我不再相识的人
突然邂逅

      第三节也是最后一节。原来所以用更远的距离“将自己层层埋葬”,原因在于两个“突然”。诗的主体形像“我”,何以“突然害怕”起来?原来怕的是十年的渴望的“突然邂逅”而“不再相识”了!那将是何等残酷何等痛楚何等的打击呀!期期盼盼了十年,心心念念了十年,戚戚楚楚了十年,竟然陌生到面对面都没了感觉了,何等的悲哀、悲凉、悲愤呢?
      我说利子这不是你的经历,你的三口之家挺幸福嘛!利子说诗人哪能只写自己,不顾及别人呢?我想了想:是呀!古今中外的诗人,哪个是只写自己而成为诗人的呢?
      我又回到这首《十年》上来,又回到第1行的“你还能认出我吗”?我想:“认不出”也是可能的。2000年那次回辽西,我去会面曾有过初恋感觉的一位中专时代的同桌同学,已然是38年音信皆无的重逢了,若不是由另一位男同学陪着她来车站接我,我是没法再认出她的模样了。若是“在火车上,在异地的站台”,就只能对面不相逢了。
      也许,利子是要用这样的诗主体形象,来拷问造成这样的真爱悲剧的社会原因的。我们这个急剧沧桑的现实人世,比起《孔雀东南飞》来已经不知复杂多少,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无时无刻不作用于芸芸众生的生存、生活、家庭与爱情的。前些天媒体披露的“新贵包养女大学生”和“在校男大学生网上寻求为富婆服务(包括性服务)”的新闻,沸沸扬扬于视听,还不能深刻地明明白白的说明问题吗?
利子!你怎么不言声了呢?利子苦涩地笑了笑,说我还能说什么呢?你不是已经读明白了吗?
——那好吧!谢谢你!再见!
——不客气!再见!
——2007-5-2于文化村小区



“山城子品情诗”系列(席慕容/顾城/潘登)
留心,不要错过真挚的爱——品味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

这首诗的知名度很高,网上的朋友大概没有没读过的。我是十五年前就读了的。十五年前儿子考上大学,就把他买过读完的书放到书架上了。整理书架时我发现了杨光治先生选析的这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席慕容抒情诗文赏析》,随手一翻,就看到了第3页的这首《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这是第一节诗。首句就为爱为尘缘为人生大事拳拳于心了,开始筹划策划规划了。可见情之真挚。接下来是行动,竟在佛前“求了五百年”。“五百年”极言时间之长,从修辞上说自然是夸张,手法上已经临界荒诞。这样写可见出诗主体形象“我”真挚得多么虔诚。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哈!佛家是行善的,何况遇见这样虔诚的女子。于是按所求化其为树等“你”在“必经的路旁”。这样写在手法上就正式进入了荒诞。但这样的荒诞不怪异,因为借助了佛家——佛法无边呀!终生大事,当然要“慎重”。惟其慎重,才显出真挚的厚实与重量。“前世的盼望”,可见前世已经错过了,当世不能再错过。这又显出真挚的执著与深邃。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务实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等待往往都是很焦心的,但“我”却不,而是满怀热情,热情洋溢在片片绿叶上。可见情之真挚的从容与热烈。这样热烈、从容、深邃、执著、厚重、虔诚的真挚之情之爱之恋,小伙子们呀,可要留心!如果你能遇到,可千万别像诗中的“你”那样因没有看到而错过呀!
这首诗所以这样迷人,所以知名度很高,所以历久弥新,在于诗人行文的语言明白如话,简洁如珠,通体透明;还在于想象的新颖,荒诞的合于情理,以及所表达的爱情的真挚和纯净;更在于结尾的令人警醒的用意。
人生的尘缘有太多的不幸,进入青春的少男少女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别眼花缭乱,也别只顾低头赶路,要善于发现路旁的花草树木,哪一棵哪一株哪一朵是从前世就等着你的呀?千万千万要留心留意,千万千万别失望了辜负了错过了属于你的一生一世的幸福呀!
——2007-5-3于文化村小区



理智而丝丝的留恋——品味顾城的《别》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
文/山城子
我曾涉足《知音》杂志的“初恋时分”栏目,是打发一点茶余饭后的碎片,或者想拣回一点早年的感觉。但我发现,那里边的初恋,大多是当代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内容丰富多彩,结果却都很一致,就是因为这因为那而终于分手了。
分手就是分别,分别又可简称为“别”。这个“别”字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一首诗的标题了。2004年第11期《知音》杂志的扉页上,就刊登了已故著名诗人顾城的《别》。所写正是初恋分手的那份感觉。
初恋,后而分手,感觉无疑是因人而异的。《别》中的诗主体形象“我”的感觉,是理智型的,在理智的陪伴下,依然洒落了丝丝留恋的星光。这首情诗有12行,但每行字数较少,统共才有74个字。74个字分三节诗排列出来。我们就一节一节的品味吧。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么马上返回?
第一节诗,不过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单句,分开来排就显得单纯多了。很美的季节背景:春天;很年轻的一个动作:轻挥手帕;一个不确定的反向设问;让远去还是返回?——设问是为引起读者注意而自问自答的一种积极修辞方法。效果是令我们赶快读下面的内容。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回答出人意料(这么短小的诗,诗人还要跌宕出波澜来,难怪是名诗人)——两个疑问代词“什么”的运用排除一切地没有疑问了。接着的两个“就像”的明喻,恰到好处地阐明了无疾而终的自然。这比喻格单从喻体的选用上似乎没有出新,但如果从意向上来品,就难说没有用典格的多维揉入,因而觉出文学底蕴所散发出来的特有的味道。读到“落花”和“露水”,你能不想起“无可奈何花落去”、“流水落花春去也”、“比如朝露,去日苦多”,这些千古名句么?能不从诗中体会出尽管分手自然,却也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么?不仅忧伤淡淡,也还丝丝留恋。请品末节: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三个“只有”的范围副词的限制,限制出了诗主体形象“我”的分手后的落寞孤寂和留恋丝丝不绝的体验。除了自己的影子,就是风了,找谁去诉说呢?这就是孤寂落寞。一声叹息,心中就纷飞出先前彩蝶恋花般的初恋时分。这丝丝的恋情何以断绝?
从诗的整体上看,一个“挥”,一个“别”,都很冷静,透出当代社会青年男女处理感情的理智与渐趋成熟。说“渐趋”是因为还藕断丝连。我们毕竟是从一个封建体制与观念最完备的国度走出来甚而尚未完全走出来的社会意识群落,能这样地处理“缘”与“分”,应当是社会的可喜的进步。这便是这首诗“情”之外的深刻意义。
回到情上来解析,情无疑是个最微妙的东西。两情交汇,对方眼中的审视与品味,开始总是着眼亮处。有亮处就有暗处,当双方的暗处逐渐凸显于对方的腻烦时,就已经酝酿了催生了“分手”了。分手了又何以留恋呢?——毕竟彼此的亮处曾美满地相互照耀过呀!暖暖的、柔柔的、朗朗的、润润的。谁会即刻就忘怀曾拥有过的美好——美好的初恋时分呢?
——2007-5-5于文化村小区
纯洁爱情已衰变成渴望——读潘登《在午夜的灯光下……》
(本篇已刊于《情诗》季刊2007冬之卷)


————《徜徉爱苑》——“山城子品情诗”系列随笔

这是刊于《诗刊》的一首情诗,被转载2004年第5期《知音》的扉页上。所以兴致于这首诗,与这几天看安徽卫视连续的《女人不哭》有关——感慨于“女1号”的弟弟子华,为了爱情丢弃大四的学业,去独闯天下发誓赚大钱,以便从大款的手里夺回自己的初恋。诚然,当下追求真爱的男子汉,并非都如子华那样执拗,女孩们也并非都象失了父母呵护的尚丽那样堕落得一塌糊涂。但是,商品社会的崛起,人间的性道德代价的付出委实巨大。从“金丝鸟”到“包二奶”,《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杜英台》早枯萎了社会意义。倒是鲁迅先生的《子君》的解剖仍然淋漓尽致于现实。也许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作用于潘登先生的灵感,于是乎就《在午夜的灯光下……》了。
就在那间清贫的小屋
我会经常想象
想象你我的爱人
在午夜衰微的灯光下
梳理陈旧的记忆
每当这时我的手指
变成节节香木
为你布置朴素的花圃
你草芽般的鲜嫩的额头
寸寸接近柔和的土地
古朴的树厝闪烁着
禾稻秋霞般的星光
田野海浪阳光
你与我一起耕耘
爱情的谷粒……
这是怎样的恩感天地的光华啊
我想象中的爱人呵
我只有徒空四壁的小屋
坐落南国的小岛
等你进入
这首诗你就得一口气读下来,不然会有误解。因为“想象”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微些的差别。既然是“在午夜衰微的灯光下/ 梳理陈旧的记忆”,单从第一节诗看,还以为“我”原本有爱人,离开后,思念“经常”夜不能寐,分别的时日太久了,以至影像模糊只能凭借想象了。直到第四节,才明明白白地道出本是“我想象中的爱人呵”。就是说现实中“我”压根还没谈呢——仅仅才有了这种“想象”罢了。难怪开头还“顶针”地强调了一回这种虚拟的想象。
想象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浪漫表达,这种表达越是深刻就越是能够反讽现实的不理想。诗作者的意向正是沿着这条小径一步步走下来的。多美的纯洁的爱情理想呀!“家徒四壁”——姜太公直钩垂钓——“等你进入”,这可能吗?太公毕竟先知鱼不上钩而王上钩——除非这个“我”事前深谙了一位他爱着的姑娘恰厌烦了世俗,正欲寻找复古为男耕女织于世外桃源有个牛郎等着她的去处,他才跑到小岛策划出一个小屋来。——那样还真是一桩美丽绝伦的纯洁了。
纯洁正在成群结队的逃离当下的爱情观。观里只留下了五、六十年代上个世纪的青年男女,现在庆过银婚或金婚直奔钻石婚如我辈者中,才有极少数婚姻体验过幸福过苦难过快乐过那样的现实。事实上笔者结婚时连个小屋也没有,仅在母亲租住的半间屋。后来从大东北到了大西南有了三个孩子还是名副其实、其实名副的“家徒四壁”。1976年夏季我们曾全家断了一日炊,你想家里还能有什么东西吗?我与我的同学-恋人-爱人-孩子妈-老伴儿——只是没有找到陶渊明所发现的去处,曾是何等的坎坷崎岖艰苦卓绝的朴玉般一尘不染的相依相靠相持相扶相守呀!
现在大气候变了,一切都在变。谁也逃脱不了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因之,既或以“手指头变成节节香木”的美好心情张开没有一个分币的情网,美人鱼也不会欣欣然游进来了。或有误入,想一想子君的终于出走,就没再回来——回来的却是被丢掉的小狗阿随。因此,纯洁就只能是一种渴望了——因其纯洁,所以有人渴望;因其渴望,纯洁一息尚存。
——2007-5-6夜于文化村小区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城子诗文集(第六卷)《品赏情诗》第一辑